曾联手美国阻挠?后耗时多年重造,俄对华求购图160态度一直坚决
一个国家把自己最顶尖的装备拆了卖废铁,这事放谁身上听着都难以置信吧?偏偏乌克兰就干了这么一件事。苏联解体后,乌克兰继承了一批图160战略轰炸机,这种飞机被称为“天空的白天鹅”,是世界上最大、最快的战略轰炸机之一。然而,这些天鹅没能飞多久,就被乌克兰“亲手掐死”了。更让人唏嘘的是,这背后还有不少国家的影子。
俄罗斯急着想把这些飞机弄回来,美国则怂恿乌克兰直接销毁,而中国呢?似乎对这批轰炸机也有过想法,但最终无疾而终。到底是怎么回事?
故事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。1991年苏联解体后,分裂出来的国家各自分了一些家当。乌克兰算是“分家”里最富的之一,连图160这种顶尖战略轰炸机也分到了19架。然而,这份家产让乌克兰既高兴又头疼。高兴的是,这些轰炸机个顶个的先进;头疼的是,乌克兰根本没钱养它们。
养一架图160可不便宜。光是维护费用就让乌克兰吃不消,更别提这些飞机还需要配套的核武器,而乌克兰早在1994年就签了《布达佩斯备忘录》,同意销毁核武器,换取美国等国的安全保障。没有核武器,乌克兰的图160就像老虎没了牙,光吃不干活。于是,乌克兰开始琢磨着怎么处理这些“烫手山芋”。
俄罗斯这时候站了出来。作为图160的设计国,俄罗斯当然不希望这些飞机落到其他国家手里,更别提它们本来就是苏联制造的“家产”。于是,俄罗斯开始和乌克兰谈判,想把这些飞机“赎”回来。可问题是,当时的俄罗斯也不富裕,拿不出钱来买飞机。
而在这期间,有传闻称,中国也对乌克兰的图160很感兴趣。毕竟,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战略轰炸机,而图160无论是速度还是航程,都非常符合中国的需求。但奇怪的是,中国并没有公开表态,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,至今众说纷纭。
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。这一年,乌克兰决定彻底销毁境内的图160轰炸机。美国在这件事里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他们不仅怂恿乌克兰销毁这些“战略威胁”,还提供了资金支持。乌克兰也乐得卖个好,既能讨好美国,还能省下一大笔维护费用。
俄罗斯当然不干了。听说乌克兰要销毁图160后,俄罗斯急了,迅速派人和乌克兰谈判。最终,俄罗斯以天然气交换的方式,从乌克兰换回了8架图160。但剩下的11架呢?不幸的是,其中10架被彻底拆解销毁,最后1架则送进了博物馆。
而关于中国,有一种说法是,当时中国并没有直接向乌克兰求购图160,而是通过其他渠道打探消息。俄罗斯方面则始终保持警惕,绝不让图160落到中国手里。有人甚至猜测,俄罗斯可能和美国达成了某种默契,双方都不希望中国获得这种战略轰炸机。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确凿证据,但从结果上看,中国确实与图160无缘。
时间来到2015年。这一年,俄罗斯宣布要重启图160的生产线。说起来,这事也是被逼出来的。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虽然继承了不少图160,但这些飞机年久失修,维护成本越来越高。眼看着“坐吃山空”不是办法,俄罗斯终于下定决心:花再多的钱,也要把图160重新造出来。
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从宣布重启生产到真正生产出新飞机,俄罗斯整整花了10年时间。2025年初,俄罗斯终于宣布,位于喀山的飞机制造厂已经生产出了4架全新改进的图160M。这一消息让不少国家坐不住了。
比如印度,立刻开始造势,说自己和俄罗斯的谈判“取得了很大进展”,似乎马上就能买到图160。不过,俄罗斯很快打脸,明确表示图160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绝对不会卖给任何国家。哪怕是中国,作为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的“全面战略协作伙伴”,也被拒之门外。
随着俄罗斯图160M的重造完成,这场围绕图160的争议似乎告一段落。但对于中国来说,得不到图160并不是什么坏事。相比这款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的轰炸机,中国更需要的是符合未来战争需求的新型装备。而中国自主研发的轰20隐身轰炸机,正是这样的存在。据消息,轰20的试飞已经提上日程,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正式亮相。
回头看这场围绕图160的争夺战,可以说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。乌克兰想讨好美国,销毁了大部分图160;俄罗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重启了生产线;而中国则另辟蹊径,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。有人调侃:“乌克兰真是败家子,继承了这么好的家产,愣是全给拆了。”也有人替中国抱不平:“明明是个机会,为什么当初不买回来?”还有人对俄罗斯的态度感到不满:“嘴上说是全面合作,心里还是防着中国。”
网友张大民说:“乌克兰这波操作,不愧是最不成功的国家。”网友李铁柱则表示:“中国没买图160是对的,自己造的轰20才是未来。”还有网友王翠花开玩笑:“俄罗斯这是典型的‘我得不到的,别人也别想得到’。”
这些评论看似轻松,但背后却藏着深刻的无奈和现实。乌克兰的选择,俄罗斯的警惕,中国的坚持,每一步都映射着国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。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当初图160真的被中国买到,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局面?是像乌克兰那样换点钱花,还是像俄罗斯那样重新生产?又或者,中国的轰20会因此推迟?这场围绕轰炸机的博弈,背后到底是谁赢了,谁输了?你怎么看?
